top of page

【緊?不緊?】





在臨床評估個案的時候,主訴很多時候一是"痛",二就多是"緊"。緊這一詞其實多少帶點不精確性。



緊是:


身體活動度下降了嗎?


在動作盡頭覺得有拉扯感?


感覺不能放鬆?



================



在嚴重創傷(比如挫傷)、經長時間固定(比如骨折後為固定傷處打石膏)、或是病理性的轉變(受傷手術疤痕或是五十肩/冷凍肩的黏性關節囊炎等),身體肌肉軟組織多會出現結構性的變化,會能觀察到相關軟組織變得短縮、身體活動度下降的現象(Mechanical Tightness)。臨床上,多會配搭各種針對已收縮的身體組織的拉伸,以刺激身體達到組織重塑(Tissue Remodeling)的效果。



================



但臨床上遇到的"緊",很少單純是身體肌肉軟組織結構性地"黏連""縮短",更多時候指的是"肌肉於靜止狀態下張力提升"不能放鬆"等等的症狀。



這種緊繃,其實算是我們腦袋的一種保護反應。最著名的例子,是科學家找來了一部份被診斷為冷凍肩/五十肩,肩膊活動度明顯下降的病人;麻醉病人後,嘗試移動病人的肩膊時卻發現,病人在麻醉昏睡狀態下肩膊活動度居然有明顯的增長。



科學家由此推測,一部份的五十肩病人肩膊活動度下降不只是因為關節囊炎的軟組織黏連,而是因為肌肉保護性收縮(muscle guarding)所導致的。



================



在日常生活工作不斷重復、缺少變化、不理想的動作模式/姿勢下,身體一部份的肌肉可能會被過度反復使用。Janda指身體會提升上述被重複徵召的肌肉的張力,以應對生活工作的需求。



這種神經反射性的肌肉繃緊(Neurological Tightness),只倚靠上述針對收縮的身體組織的拉伸,效果並不會理想;Functional Range System (FRS) 的系統提倡這種場合要做針對相關肌肉等長收縮(Isometric Contraction)的運動;筆者經驗拮抗鬆弛術(Strain Counterstrain)等的治療方式亦有不錯效果。



================



而如果只是手緊醫手腳緊醫腳,而即使經治療患處短期有放鬆的效果,再回到之前不理想的動作模式/姿勢重複活動後,也很容易就會打回原形。



所以經不同的功能性動作測試、理解身體為何會出問題的原因,探討如何改進身體的活動方式、針對問題原因提供適合的手法治療及運動訓練,當然還要病人自己的投入參與,數者結合,才有望能“解決”問題。

bottom of page